观展者看到珍贵的摄影声里历史图片拍照留存。
众多观展者在安徽省图书馆观看“致敬展”。周尾
众多观展者在听现场讲解。依旧涌动
昨天是人潮摄影周第六天。尽管摄影周今日将迎来闭幕日,摄影声里然而,周尾昨日在安徽省图书馆、依旧涌动亚明艺术馆、人潮包公园景观大道、摄影声里滨湖卓越城等展馆内依旧人来人往,周尾有不少单位更是依旧涌动组团前来观展,观展人数呈现井喷之势。人潮观展、摄影声里交流,周尾是依旧涌动这几天摄影周展览现场最常见的景象,人们正在以不同的姿态参与着这场视觉盛宴。
“舅舅的展,又勾起我对儿时的回忆”
摄影周期间,安徽省图书馆致敬展展厅一直人流不息,作为黑白影像开拓者,卢施福老师的摄影作品被市民争相观看,昨天,该展厅内还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——卢施福的外甥女、80岁的张金珠女士。
自2018包河国际摄影周开幕以来,相关报道被媒体发散到全国各地,同时也传到了张金珠的耳边。在摄影周闭幕前夕,年迈的她执意与老伴前来观展。“我是他(卢施福)的外甥女,和老伴走到一起,也是他做的媒,舅舅的展,说什么也要来看看。”
观展期间,张金珠一边看着舅舅的老照片,一边和老伴聊着过去的时光。张金珠告诉记者,当年在家里的时候,卢老就经常跟她讲有关摄影的故事,在他的熏陶下自己也不知不觉地爱上了摄影。20岁那年,张金珠还去了当时的大丰照相馆学习摄影。“当年我在大丰照相馆的那幅个人照,还吸引不少合肥市民走进照相馆。”
张金珠表示,卢老的这些照片,以前在家的时候,每一张都看过。今天能够在包河国际摄影周上再次欣赏到,心里很激动。“这些照片,仿佛让我又回到自己促膝在他(卢施福)身边,一起谈论摄影的那些时光。”
“怀念那个写信又盼着来信的日子”
小小一个信箱,承载的并非只有一封封信件,更多的是一种思念和期盼。
2018包河国际摄影周个展单元,每一位摄影师展出的摄影作品都有着各自的主题和思想。譬如陈静的《正负极》、杨光的《解构》、曹俊杰的《镜界》、刘佰忠的《入侵》……而在滨湖卓越城展区D17区内,摄影师胡甲带来的《信箱》系列作品,将更多的观展者带入一个怀旧、思念的情感当中。
“随着科技的进步,作为过去交流的主要方式,信件已经被手机这种更快捷的方式所取代,但不得不说,‘写信后盼收信’的那种美好的感觉依旧值得我们去怀念。”在展厅内,前来观展的市民周晓丽对此感触良多。她告诉记者,写信代表了一个时代的交流方式,信上那一字一句都包含着写信人对收信人的一缕缕真情,那种期盼远方亲人来信的感觉也是一种满满的幸福!为了表达这种共鸣感,她在便签条上写下了自己的感言。
“一只只信箱,承载了我们曾经的回忆和温暖的时代。”“每一个信箱都承载着许多故事,欢笑、甜蜜、忧伤……独到的角度、丰富的情感。”……在《信箱》展厅内设置的留言墙上,不少市民也纷纷留下了自己的观展感悟。本报记者王峰文/图